您现在的位置: 青岛教育 > 名校巡礼 > 

青岛市中心聋校:以课程改革推进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

发布时间:2022-05-31 15:04: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2022年1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儿童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让残疾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2022年1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儿童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让残疾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image.png

图片说明:聋校烹饪专业学生技能比武

青岛市中心聋校校长刘本部认为,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体现教育公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作为一所集学前康复、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专于一体的全日制综合性听障教育学校,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听障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人兴趣、接受能力和发展需求,针对特殊教育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向需求,大力推进聋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倾情帮助听障学生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规律,为听障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

 “三全育人":始终关注听障学生当前与未来的发展

走进青岛市中心聋校,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听障儿童都能平等的接受教育和康复,在日常学习和职业化体验中找到人生出彩的机会。聋校的课程设置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原则,始终关注学生当前与未来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将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有机结合,探索出特殊教育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生活的新的育人路径。

在学前教育阶段,聋校课程以培养劳动意识、独立生活技能为主,从听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着手,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包括独立就餐、穿衣、洗漱、如厕、安全卫生等。

小学段低年级阶段,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小学中高年级时期,则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青岛地域特点,主要是以开展生活技能和劳动教育为主,开设家政课、农业劳动课、手工编织课、贝壳画等课程。

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们的课程还包括了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主要开设厨政课、学工学农综合劳动实践等课程。

在高中阶段,学校的课程设置围绕丰富的职业体验展开,主要开设厨政课、学农综合劳动实践、技能兴趣选修课等。

image.png

图片说明:聋校服装专业技能比赛

职专阶段,聋校的课程既包括专业课程,也包括多样化课程。中职段学制三年,主要开设服装、烹饪、工艺美术三个专业。两年的在校课程,包括底蕴课程和适性课程。其中,底蕴课程包含必修文化基础课和辅修生存能力课;适性课程涵盖主修专业职业课和跨专业走班制选修职业课程。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走向社会,学校还提供了安全有保障的一年顶岗实习课程。

职后段课程主要包括就业后跟踪指导和技术更新指导服务等。学校跟踪学生就业后的稳岗发展以及岗位转换等情况,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对用人单位,学校也随时提供沟通服务和手语培训服务,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企业和社会生活。 

“五方协同”:搭建实践基地推进产学研一体

青岛市中心聋校的育人目标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个育人目标看似朴素,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的要求很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听障学生的共同努力。

青岛市中心聋校倡导“五方协同”办学,共同搭建听障学生的成长保障系统。五方是指政府、学校、企业、家庭、社会五个方面协同育人,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学校提供教学技术和资源保障,企业提供实践技术和资源保障,家庭提供基础保障,社会提供接纳环境和资源支撑保障。五方共同参与聋校职业教育办学,打破了以往学校在教学中唱独角戏的局面。

为解决听障学生职业教育教学、实习、就业相脱节的问题,学校以实践基地建设为载体,在实践基地中开展实训实习,教学做结合,产学研一体,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巩固练习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使职业能力与未来工作相匹配,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有机融合、无缝衔接。

image.png

图片说明:烹饪专业学生参加国际餐饮大赛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聋校积极引进行业优势资源,积极探索科学适宜的听障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式。如:聘请岛城烹饪界著名的行业领军人物陈秀英、邴吉和等大师团队进课堂授课,成立了“大师工作室”;服装专业与企业合作,进行来料加工等项目实训;工艺美术专业实训制作电烙画、珠链等多种工艺品,并通过电商选修课线上销售;汽车美容项目实训开展洗车、保养等项目,美容化妆专业承担校艺术团化妆等项目实训;校外实训则依托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进行。

同时,青岛市中心聋校还设置了“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制度试点,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听障学生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积极开展残障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让拥有一技之长的听障学生与实习单位能够平等的进行双向选择。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机制打破了长期以来听障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局面,创新丰富了聋校办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生一案”:尊重听障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了适宜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组织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保障条件和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是特殊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要使听障学生平等地参与社会,快乐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解决学生实习难、就业难、守业难,以及职业教育与就业严重脱节的问题,刘本部校长认为,理念的力量尤其重要。

据此,青岛市中心聋校秉承全人发展理念,以思想为先、能力为本,注重潜能开发、缺陷补偿,尊重学生身心差异和终身发展需求,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完善,形成了《基于终身发展的听障学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的系列化教学成果。

在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职业教育的全过程,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勤劳、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image.png

图片说明:聋校学生学习耕种

在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潜能、爱好与特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实施“一生一案”教育,为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发展方案、知人善用,人尽其才。

在职业教育中,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重点,围绕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进行课程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image.png

图片说明:聋校校长刘本部慰问实习学生

在职业实践中,让听障学生通过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获得稳定的工作岗位,拥有守岗的能力,能够自主地争取岗位发展空间,干得好、留得住、发展好。 

适宜融合的课程改革:成就师生的出彩人生

如今,青岛市中心聋校先后被定为全国聋教育实验校、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首批实验校、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和国家特殊教育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等十几项国家、省市级荣誉。

学校培养的听障学生也在各项职业技能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近几年,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 2项,省级奖项 11项,市级奖项 60余项;烹饪专业职业资格取证率达100%,121人获中级中西面点师资格,11人获高级中式面点师资格,13名学生获得中式面点专项资格证书,9人获服装高级工资格。近十几年来,学校职业中专毕业生296人,实际就业率一直保持100%。

近年来,青岛市中心聋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成果显著:有2人获“青岛拔尖人才”称号,有8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和省市优秀教师,有8人被评为省市教学能手,还先后培养出了2名双师型教师,6名学科带头人和大批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工艺美术教师曲洪波还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教科研方面也硕果累累:7项国家、省市级课题顺利结题,1项在研,《聋校听障儿家庭的心理支持系统构建》获国家课题科研一等奖,《基于终身发展的听障学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干部、教师发表论文十数篇,出版《服装专业基础教程》等6部教育专著。开发出来青岛市级教育精品课程1项,编写校本教材28册,推出精品微课百余节。

image.png

图片说明:聋校学生姜馨田点燃残奥会圣火

随着聋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青岛市中心聋校培养了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如,2008北京残奥会圣火使者、国家残疾人艺术团手语主持姜馨田,第八届全国烹任技能竞赛银奖选手崔方起等。这些学生都走出聋校,走进社会,找到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提及青岛市中心聋校未来的发展,刘本部校长说,特殊教育的课程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工程。听障学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加持。接下来,聋校将与时俱进,进一步开发更多适合社会发展需求与听障学生身心发展的职业课程,构建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并建立相关职业教育电子平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特教事业贡献力量。

(图片来源:青岛市中心聋校)

文章来源:中国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