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青岛教育 > 校长访谈 > 

王先军:向下扎根凝聚教育生命力 知行合一淬炼校长领导力

发布时间:2022-09-06 16:57:5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image.png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务实、严谨、细致、周全,然而又不拘一格、雷厉风行,这是王先军的工作风格。他永远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从教26年,他不断锤炼教学基本功,提升教科研能力,力求做一名教风严谨、视野开阔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7年,他关心学生,用心沟通,与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为好朋友;担任校长之后,他也会经常邀请学生共进午餐、一起聊天、一起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指引他们的航向……

2017年接过青岛一中校长重任时,他是青岛市局属学校最年轻的校长,有干劲、有冲劲,善于学习、敢于创新。他深深懂得,学生、教师、学校是互相支撑、密不可分的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发展靠教师,教师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学生,而驱动这三者前进的引擎就是教师。上任之初,在他的倡导下,学校为全校教职员工开设了健康课,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同时,为了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他又在一中为教职工子女建起了托管机构“无忧中心”,并被评为“全国爱心托管班”……他把全校教职工的冷暖挂在心上,教职工亦把学校的发展揣在心中,一中的教育工作因而变得更加有高度、有宽度、有深度、有温度,充满人文关怀的“家文化”成为一中独特的品牌。

image.png

面对现代教育风起云涌的新变革,他意识到创新迫在眉睫,于是便结合一中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以及当下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带领一中作出积极应对和调整,在全省首创开办了国防教育班,渐渐探索确立了学校发展和管理的方向和目标,简单将其概括为“一二三四”——学校秉持一个精神内核(为生存与发展奠基),落实两项行动纲领(建设和谐美丽的校园,打造精品满意教育),彰显三个鲜明特色(以人为本,内涵发展,多元育人),坚持“用特色促发展,用特色增活力”的办学思路,追求实现“四赢”目标(努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登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履新二中,赓续前行

2021年,王先军调任青岛二中。作为履新校长,面对陌生的环境,他沉着应对,提出了“在传承与创新中开创未来”的治学管理方针,提出坚持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与过硬教育教学质量的统一,坚持自主、开放的办学特色与规范的精致化管理的统一,坚持学校的内涵发展与调适外部环境的统一。踏踏实实做教育,努力践行“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育人目标。

深知“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的王先军来到二中之后,便带领学校研发了教师发展电子档案系统,基于教师发展大数据,确定每位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各个层级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实施“双优工程”,建立骨干教师与后备人才共同发展机制,促进名师梯队建设;实施青年教师发展“超带动计划”,采用“1+1+N”培养模式(1个学科核心骨干教师+1个中青年骨干教师或团队+N名1-3年教龄青年教师),多对一系统支持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沙龙、教学汇报课、基本功比赛、名课观摩与名师引领等活动,多维度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加强学校的精致化管理,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新要求,也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王先军认为:“精致化管理的要义在人。”于是,他采取学校、年级、教师三级联动的方式,通过干部、发研室主任、集备长、导师等不同层面的培训与研讨,调整评价体系,达成发展共识,形成教育合力。除此之外,他还走进学生和家长,与学生组织、家委会分别座谈,对于学生提出的增设教学楼饮水机、维修卫生间隔断等小事逐一解决,并就学校重要决策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合心,拧成一股绳,共助学生成长。

image.png

向下扎根,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每一个日子,沉潜进入身边每一件小事,才能沉淀出新感悟,培养教育的感知力,凝聚教育的生命力。赓续血脉,励精更始,知行合一,在实践中省思,在省思中感悟,奉献、负重、攻坚、克难,永葆初心不变,才能不断淬炼新时代校长领导力。

王先军说:“成为一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好校长是我的追求,建设一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好学校是我的教育梦想。”我们期待并相信他一定能在二中继续实践新时代的教育梦想,成长为一名有教育信仰、勇于自我更新、引领教师成长、不断追求创新、深耕课堂教学的教育家型校长。

(来源:山东教师队伍,微信号:sdjsdw)

文章来源:中国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