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青岛教育 > 校园快讯 > 

山师附中跟岗培训感悟⑧|贾梦琦:初心如磐 不负韶华

发布时间:2023-02-24 16:20: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贾梦琦:党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022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2023年加入区教科院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队伍。在校期间,曾多次负责策划、参与学院的汉外交流活动,担任研究生创新研究基金项目负责人,荣获北京语言大学校级一等、三等奖学金。工作实践期间,曾担任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的普通话培训员,获得“年度优秀国际中文教师”荣誉称号等。

初春好时光,正是奋斗时。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节里,参加这次为期四周的跟岗培训。由衷地感谢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能够深入教学一线,向各位资深的教师前辈学习,仅一周多时间就让我收获颇丰,感悟良多。

初见乍欢 信心满满

踏入山师附中大门,我便被这所傲然走过近七十年的名校的氛围感染了,老师们的热情和蔼,学生们升旗井然有序,我瞬间对未来一个月的学习生活燃起了熊熊斗志。欢迎会仪式上,聆听各位领导热情洋溢、内涵深厚的讲话,钦佩之余,也启发我对教师这个职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人民教师。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称号,我们不仅要在学科专业素养上对自己严格要求,更要从课堂组织、班级管理等细节入手,了解并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个性化的发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明确方向后,我对这次的跟岗培训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久处仍怦然 学思并行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跟在我的学科指导教师石敏老师和班主任指导教师焉晓辉老师身后,虚心向她们请教高中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十分感激两位优秀老师的倾囊相授,我受益匪浅,在这两方面有了一些小小的进步。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并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和途径,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接受吸收效果,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是语文教师首要思索的问题。一日之计在于晨,石老师从早读便开始精心设计今日的语文教学,提前一天安排好早读任务,课代表课前三分钟将其抄写在黑板上,早读四十分钟,前二十分钟要求学生站立朗读背诵,战胜困倦,后二十分钟要求学生坐着默写背诵内容并一错三改,巩固早读背诵效果。课堂上讲解文言文《阿房宫赋》时,石老师善于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问在宫中生活的人是谁?有什么样的心情?提醒学生以课文中的句子、词语回答。以原文回答问题,督促学生加快把握文言内容,巩固记忆。梳理内容的同时,石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对于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通过布置任务找出句中特殊用法的方式,总结重点词的意义用法。合作探究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语文素养的有力方式,注重课堂设计的层级,由浅入深。例如在课程最后,石老师抛出了一个综合讨论问题: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既然阿房宫如此奢华精美,为什么项羽没有直接住进来,而是付之一炬呢?当然,启发式的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引导尤为重要,要及时给出回应,并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最后要进行归纳总结,方便学生理解。在小组讨论时,石老师会观察学生们的讨论结果,在学生们没有明确思路时,给出提示。

习惯改变命运 细节铸就终身

集体习惯力量大于个人的习惯力量,所以班级管理、班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其工作智慧要在班级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焉老师采用的是严慈相济的管理方式,例如在组织班会时,她张弛有度,在给学生留出足够时间自由讨论的同时,也会注意观察,严格要求学生的课堂纪律,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除此之外,焉老师也会充分调动班委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在召开家长会前,焉老师会放手让班委安排班级的布置以及家长们的接待工作,对班委的工作成果给出及时的回应。石老师则在班里设置了值日班长职位,每位学生每日轮流当值,负责落实班级里所有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每周评选最佳值日班长,这一激励机制极大激发了学生在班级中的参与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只有在指导实践时才能收获其意义。新的一周刚好是山师附中分科结束后的第一周,我将亲身经历一个新班级的组建和师生适应磨合期,我相信经过这次锻炼,我对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又会有新的不同的感悟。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为自己初出茅庐的青涩而紧张担心,毕竟教师这一职业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梦想和万千家庭的希望,我深知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教学经验有待丰富、知识领域有待拓展、知识结构有待完善等。本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借鉴,使我为未来的工作鼓足了干劲。光阴易逝,岂容我待,在接下来的培训中,我会继续怀着珍惜、感恩和无限热忱,开拓视野、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人民教师。

文章来源:中国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