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青岛教育 > 名校巡礼 > 

青岛五十八中杜威实验学校:集团一体化协同发展 打造最优质民办高中

发布时间:2023-05-17 17:06: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中考指南微信群.jpg

杜威实验学校.jpg

青岛五十八中杜威实验学校是青岛五十八中教育集团与青岛杜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的民办高中。作为青岛五十八中教育集团成员校,学校由青岛五十八中派驻的团队负责管理,全面对接五十八中校本部,共享本部的教育教学资源,复制本部的课程体系及育人模式,打造青岛市最优质民办高中。

杜威实验学校插图 (4).jpg

杜威实验学校插图 (5).jpg

学校坚持高起点办学,高品质立校,2021年首年招生,以294分的录取线强势开局;2022年第一、二志愿录取线为293.5分,第三志愿301.5分;两个卓越班资格线为322.5分;班级规模由第一年的4个班增加到18个班。

依托五十八中让学生站上更高平台

杜威实验学校的学生可与本部的尖优生重新站在同一赛道上,面对崭新的开始,目标明确,这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非凡的意义与价值。除了享有和本部学生相同的教学资源之外,也有前往本部参加培训、访学等交流学习的机会。正是五十八中教育集团提供的广阔舞台,不仅让这群奋勇争先的少年,树立起了更为远大的目标,同时也拥有了实现目标的卓越能力。学生入学后的学业成绩提升幅度不断创造刷新着集团化办学的骄人成绩。

杜威实验学校 (2).jpg

依托五十八中教师成长的沃土让老师们迅速站稳讲台

青岛五十八中老师有着“试卷不过夜”的敬业与奉献精神,拥有教师成长的沃土,学校所有教师到岗后必须到本部进行一学期至一年的跟岗培训,通过每天听课和集备、上展示课、当见习班主任等活动与本部教师一体化培训,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教师专业素养迅速成长,业务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建设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队伍联动,是集团化办学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策略。我们通过“一徒多师+校区联动”和“统一跟岗+集中培养”的方式,促进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实现集团效益最大化、集团资源最优化。

杜威实验学校插图 (1).jpg

承续五八严谨务实精神作风,打造激情高效课堂

通过复制本部“学案导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既适应新课标要求又符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打造五八同款高效课堂。为此,让每一个教案、每一个教学设计、每一个板书、每一个导学案、每一个问题设计,每一个例题及练习都卓越精彩,每节课都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培养习惯。要把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形成互动、交流、共享、高效的教学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最终目的。学校与本部教师同步教研在教学上无缝衔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集体备课、监测评价同步。来杜威将享受“五八同款”教学资源。

杜威实验学校 (10).jpg

杜威实验学校 (7).jpg

高品质精细化管理彰显教育温度

学校以人为本,五育并举,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德育工作百花齐放,红飘带、艺术节、运动会,本部特色德育活动同步跟进;中秋团圆庆祝活动、体育节、元旦文艺汇演,杜威特色德育活动开花结果,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涵盖专业学科、艺术兴趣、体育、无人机、心理等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30余个校园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让学生阳光自信、儒雅大气,体格与人格同发展,品德与学识共卓越,会玩更会学。

杜威实验学校插图 (2).jpg

杜威实验学校插图 (3).jpg

同时,学校实施全寄宿封闭式管理,全员导师制,注重人文化管理和贴心服务。食堂采用自选菜模式,荤素合理,营养搭配;宿舍独立卫浴,24小时热水;早自习、午陪餐、夜查寝,24小时无缝衔接,管理规范严格;课间谈心解惑面对面交流,晚自习释疑辅导点对点帮扶,教育彰显温度。确保良好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奖学励学助力学生腾飞

为激励学生争先创优、勤奋学习和全面发展,树立品学兼优的典型,学校设立“砺锋·筑梦”奖学金,激励学生胸怀家国,追求卓越。

杜威实验学校 (11).jpg

杜威实验学校 (8).jpg

鲁港携手推进国际化发展

为适应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要求,学校与香港华夏书院、美国德州国际领袖学校缔结友好合作学校,共同为双方师生搭建广阔的发展交流平台,拓展双方学生视野,将人文交流理念融入教学交流环节,大力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和跨文化沟通教育活动进校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未来人才。

杜威实验学校2.jpg

(图片来源:青岛五十八中杜威实验学校)

文章来源:中国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